《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研究报告》日前发布。《报告》分为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新建面积、原辅材料、企业分布、政策环境、标准体系、科研进展、发展趋势、问题及建议8个章节,旨在引导现代木结构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满足行业管理和企业发展需求。
《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新开工木结构建筑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其中,江浙沪、川渝地区的木结构建筑新建面积占比最大。结构用胶合木年产量前三位地区为江浙沪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目前国内已有3家单位完成了胶合木产品质量和绿色建材认证。
截至2021年12月,共查询到木结构建筑相关企业273家,其中民营企业232 家,约占总数的85%。木结构建筑生产企业尚处于“中小微”发展阶段,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木结构生产企业176家,占总数的65%;能够持续经营的木结构建筑生产企业数量较少,2010年前注册的共有101家,仅占总数的37%左右。木结构建筑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京津冀晋和环渤海湾区域 ,数量分别为68家、55家和38家。
现代木结构建筑是指主要结构构件采用木材或工程木产品,构件连接节点采用金属连接件连接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方木原木结构、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井干式木结构和木混结构等,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防震减灾、工厂预制、施工高效等优势,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高木材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城乡建筑结构多元化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由木结构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结构产业分会联合发起,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负责编写,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参编。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