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十二载
2021-06-22

    时光无言,静默在来时的路上。我驻足、回首,原来我已经走了那么远,经历了那么多,仔细品味旧时光,原来我经历过的都值得。

  初出校园,我背着行囊,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到了这座被青山绿水守护的小城,没有喧嚣,没有繁华,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有的是那份宁静中的安逸,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其中。

  柳毛河林场是我到林业局的第一个工作地点,当时全局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我作为技术员被分配到那里,在那里度过了我工作最初的美好时光。还记得初到林场时,送我的领导指着场部跟我说:“看,这是一排大别墅,上面是一片商业区,有好几家大饭店呢,下面还有一个大超市。”当时我呵呵一笑,因为在我听来这就是一句玩笑话。在林场待的时间长了,才知道,在林区老一辈儿人的生活中,原来的林场俨然就是一座小城市,生活必备场所一应俱全,白天为了生产,工人们都在擂着战鼓加劲干,下班后他们才有时间聚在一起,在这座“小城市”里开始了他们的”夜生活“,热闹非凡。但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林区棚户区改造的实施,让林场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变,人们也逐渐地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昔日热闹喧嚣的林场就变得有些许冷清。

  在林场生活的日子里,让我学会了很多林业工作技能,从最初的香菇技术员到后来学会了会计,又凭着大学时的文字功底,干起了政工干事,闲暇时还会跟着到山场学习林业知识,让初涉林业本就贫瘠的专业知识逐渐丰富了起来。在山场休息时,老工人们经常愿意给我讲一些林场以前的故事:过去林场都是以采伐为主,木头都是用锯伐、用肩膀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人们多年的经验智慧,他们从弯把锯到油锯伐木,从畜力集材到拖拉机集材、又到汽车集材,生产工具的不断改革,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改进,产量也得到了提高。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出勤,披星戴月,趴冰卧雪,又脏又累,又危险,那时生产场面真是特别红火,林业工人一声吆喝,成材大树应声倒下,一根根木头,叠放在伐区内,就像整装待发的士兵,等待着运出大山,运往四面八方支援国家建设。这就是以前林业工人赖以生存的生活和工作,一天一天重复着,一年一年,一代人又一代人,慢慢成了历史,成了记忆。现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实行,采伐的生活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林地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森林抚育等等森林恢复工作,这些逐渐成为了林区职工的工作重心。

  后来,由于工作的调动,我来到了森林特产开发公司工作,在这里我慢慢接触了自营经济和林特产品销售工作,让我从另一方面了解了林业。自2015年以后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忙碌、喧嚣了半个多世纪的长白林海归于平静。停伐后让林区迎来了休养的契机,林区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我局大力发展自营经济的号召下,我们也跟着忙活起来,职工们不再仅靠工资生活,而是靠山吃山,依托长白山区丰富的森林和中草药资源,自己承包林地发展林下特色经济,自营经济成为林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林业职工致富的主要渠道。

  现在,我在森林经营培育中心科技处负责种苗工作。其实我在来这个部门之前对种苗工作只有浅显的理解,认为种苗就是苗圃播种、育苗,在苗木的长成状态达到造林标准时,即可出圃,上山造林。但慢慢接触之后发现,种苗工作并不是这么简单,林业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加速资源培育、提高营造林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从伐木到抚育再到护林,角色转变让我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

  从2009年来到林业局,我已走过十二个春夏秋冬,从林场到特产开发再到种苗,我一路跟随着林业的改革发展走了十二载,看着林业局的沧桑变化,我由衷的感觉这份事业的不平凡。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平凡的。”而我是一位平凡的林业工作者,我愿意继续为林业工作无悔付出青春。

 (作者 刘婷婷)


 

版权所有: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439-505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