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一到冬天就常为吃菜发愁。以前可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入冬以后整天就与白菜萝卜土豆打交道,因为家里没有菜窖,白菜萝卜土豆也吃不多长时间,然后就是上顿酸菜咸菜,下顿咸菜酸菜,偶尔吃块豆腐都属于改善生活。
越冬菜的储藏对没有菜窖的人家来说可谓是很大的难题,秋天用副食本买来的几百斤白菜除了腌一部分酸菜,剩下的只能堆放在屋里,走道时都得留意着脚下。屋里温度高,时间不长白菜就烂了不少,看着让人心疼。有菜窖的人家可以在入冬前把白菜、土豆、萝卜储藏起来,放好了能吃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没有菜窖的就只能吃酸菜咸菜了!那时小城住平房的人家,多数都有个菜窖,专门用来储藏越冬蔬菜的。用菜窖储藏菜是很有学问的,放到菜窖里的土豆不生芽子,吃时甜滋滋的;萝卜不糠,吃起来嘎嘣脆;白菜在一段时间内还顶着鲜嫩的叶子。而没放菜窖里的土豆生芽子,萝卜容易糠,白菜烂帮子。当年父亲为家里能有个菜窖可是费尽了心思,在家里不大的院子里连续几年挖了好几个,但都没成功,原因是菜窖里渗水。离我家不远的赵叔家也挖了菜窖,深度近3米,却一点水也没有,你说怪不怪。民间有个说法,水即是财,寓意很好,但那个年头谁家能发财,看来纯属迷信。
父亲为挖菜窖伤透了脑筋,愁的四处转悠,后来在我家附近单位腌咸菜车间的院里发现有几处空闲地,与看院子的人商议好后,选择了一处不显眼的地方,在星期日一大早开始动工。那时我已经可以借上力了,与父亲忙活了一天,挖成了一个菜窖。菜窖的深浅颇有说道:挖太深,费力,上下也不方便;挖浅了,人在里边直不起腰,最关键的是不防寒,容易把窖里的菜给冻坏了。最好是挖2至3米,理想的深度是2米5左右。菜窖上盖是用几根木头做骨架,上面铺上木板,留好出口,再把挖出来的土都覆盖上,一个菜窖就大功告成了。
有了菜窖,寒冷的冬天里再也不用光吃酸菜咸菜了!父亲的心结也终于解开了!白菜在菜窖里的储藏是要分层放的,为了减少腐烂,每层要留间隙以利其通风,土豆萝卜等根类蔬菜最好要用砂子埋上。储藏在菜窖里面的蔬菜,也不是一劳永逸就能长久保存下来的,除了定期的翻个儿,逐棵蔬菜做清理,把外层的老叶子烂叶子及时清理掉,还要经常为菜窖里的蔬菜通风,尤其是天好的时候,那通风工作是必须的。只要有一样做得不及时,那满菜窖的蔬菜,虽然摆脱了冻坏的结果,却难以摆脱烂掉的命运。到菜窖取菜时,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蹬着梯子下去,一人在上面往上拎菜。受电影《地道战》的影响,那时的我对下到菜窖里取菜挺感兴趣,老想体验一下。父亲却从不允许我下去取菜,总是亲自下去,并告诉我不能一个人下到菜窖里。父亲的这个做法让我郁闷了很长时间,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菜窖里通风不好,容易存留有毒气体,下去取菜时,不能打开盖就往里下,要先放一会儿里面的有毒气体,否则,人下到窖里容易发生危险,那个年代菜窖熏死人的事儿时有耳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房的逐渐消失,菜窖虽已不复存在,但它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仍会让我不时地想起它。
(作者 吴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