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桦树林场有这么一个人,一提到他,人们自然就会和养猪联系在一起,说起他的创业事迹,林场职工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连连,他就是杨希军,依靠科技和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这位肤色黝黑、其貌不扬的中年汉子,在全局自营经济发展项目百花齐放的大潮中,凭着一股子韧劲,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今年50岁的杨希军出生在桦树林场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和那个年代大多数林区职工家庭一样,兄弟姊妹多,生活不富裕。年轻的时候,杨希军在大人的眼里是个不安份的主儿,什么事都想去试试,却大多都没有成功。然而杨希军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找对方向、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初中毕业后,杨希军在桦树林场参加了工作。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认可,几年时间就当上了林场的生产工队长。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压力也慢慢增大,孩子升学、赡养老人,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来自现实的重负给身为一家之主对杨希军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那时候,杨希军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能在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再挣些外快补贴家用?
2011年,正值局各林场发展香菇种植业最火热的时候,参与种植的职工都挣到了钱,杨希军也不甘落后,他积极向林场申请支持,开始了香菇种植。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和努力,他的净收入达到了近十万元,初次创业的成功让他尝到了甜头儿,之后的五年间,每年香菇种植都为他带来不错的收益。
然而,随着国家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伐时代的到来,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业生产原料严重短缺,面临着不断减产和萎缩的局面,种植收益也大打折扣,此时,杨希军极为迫切地想要探索新的创业项目。在市场买菜时,杨希军注意到那两年的猪肉价格持续稳定走高,于是突发奇想“试试养猪怎么样?”猪肉是人们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自己养猪不仅能挣钱,自己也能吃上放心肉啊!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杨希军向林场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场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6年,在局场两级的政策扶持下,杨希军承包了原桦树林场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香菇菌厂二园区作为生猪养殖基地。通过专业人士的测量和估算,启动这个项目最少得一次性拿出70余万元,这下可难住了他。
“你去哪儿哪弄那么多钱啊?就算能拿出来,万一赔了呢?你拿什么赔?人家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你这不是在作死吗?”一听说要拿出那么多钱,杨希军的妻子满脸都是担忧。然而,妻子的话却并未动摇杨希军的决心:“干什么都有风险嘛!香菇产业我们都做好了,养猪我们一样能干好!你要相信我,钱不够我来想办法。”
经过四个月的筹备,2016年6月,杨希军的生猪养殖基地在林场的帮助下顺利建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项目开始的头一件事就难倒了杨希军——养什么品种的猪好呢?他走访了周边成功养猪的农户,也在网上进行了查询,结果都不尽人意,项目也迟迟没有上马。
林场得知了这个情况,积极协调多方资源研究生猪品种的市场需求和口碑评价,最终帮助杨希军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繁殖快、长得好的繁殖品种“丹麦一元猪”,确定品种后,杨希军迅速到梅河口购买了六头一元母猪、十四头二元母猪和一头种猪。
对杨希军来说,养猪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这猪来是来了,怎么养呢?起初,只是让买回的猪进入指定的圈中就费了他好大的功夫。还是场里的老师傅厉害,帮他想了两个办法,一种是用绳子做个套子拽着猪走,另一种是用白菜帮子、玉米碴子等诱饵引诱它进圈,还真奏效。经过一家三口七个多月的苦心经营,杨希军从没有任何养猪经验到详细了解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活习性,他边学习边实践,终于熬到了第一批200头育肥的小猪出栏了!
出栏的小猪每头都足有300多斤,胖乎乎的,杨希军看在眼里,美在心里。然而摆在他眼前的还有一个销售的大问题。由于本地市场不景气,杨希军积极了解外地行情,将生猪运往价格高的地方出售,实现了转亏为赢,收获了他养猪项目的第一桶金——10万余元!这极大地鼓舞了杨希军的士气,家人也更加支持他的事业了。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由于经验不足和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杨希军猪厂的生猪陆续出现了生病或死亡的现象,这可让全家人心疼坏了,也着急坏了。隔离、处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也没有啥好办法。桦树林场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就近联系了松江河兽医来为杨希军的猪治病,同时又联系临江市防疫站做好疫情防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谁知当年9月,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直接影响了全国养猪行业,各地都要求全面封闭生猪出栏,待检疫合格才准许销售。回忆起那段时间,老杨说那才是最难的,猪卖不出去就得养着,只能减少10%的饲料投入降低成本,造成直接损失达6万余元。这一遭钱没赚着,反倒贴了本,家里所有人都劝他干脆放弃折腾,好好上班挣工资得了,杨希军当时真的感觉痛苦无处诉说。
惨痛的教训让杨希军明白,要养好猪,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和多变的市场行情。于是他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老兽医请教养猪知识,并购买了许多专业书籍,从给猪打针吃药到配种繁殖等等问题,事无巨细、日夜积累……
除了疫病困扰,母猪的育产期阶段也是最累人的,因为每头母猪怀崽的数量都不同,下崽的时候必须要时刻监护,一个不留神都会让产崽猪出现状况。为了更好地帮助母猪生产,杨希军还特地购买了一套监控设备架设在育产圈,特地学会了引产技术防止母猪难产,猪崽出生后还得手动“分流”,确保每只猪崽都能吃上奶水……虽然劳心劳力,但看着出生的幼崽吃奶的样子时,杨希军心里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杨希军通过改造猪舍和产床找到了提高生猪繁殖率的窍门,走上了自繁、自养、自销的科学养猪之路。凭借着一股钻劲,他掌握了一套现代化的养猪技术,逐渐成为桦树地区养猪的行家里手。随着养殖数量的扩大,为使养出的猪瘦肉率高,杨希军还专门到长春学习饲料配制技术,科学管理,科学配料,购置了搅拌机、粉碎机等设备,从喂料、引水、清粪都采取了半自动化管理,生猪养殖基地的经营和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专业化。
市场决定销路,生猪行情瞬息万变,许多养猪户一遇到市场价格低迷就开始宰杀母猪降低风险,杨希军却不“随大流”。经过几年生猪养殖经验的积累,他不仅掌握了一套实用的养殖技术,更做到了对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及相关影响因素心中有数。在局和场的大力扶持下,他的猪场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存栏生猪数量不断增加。
2016年,杨希军的生猪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200头,市场价每斤7元。今年7月起,全国生猪市场行情大涨,杨希军的坚持也终于换来了可观的收益。2019年,他的猪场预计出栏生猪800头,依照目前每斤猪肉15元左右的价格估算,全年纯利润可达90余万元。
每天一大清早,杨希军会准时来到他的标准化养猪场,为嗷嗷待哺的猪群投喂第一铲饲料。他熟悉场里的每一头猪,一眼就能看出猪的健康状况,并按照相应的生长阶段投喂着相应比例的饲料,悉心照顾着它们。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已经成了杨希军的口头禅。在养殖基地忙里忙外的老杨在感叹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辛酸苦乐之余总是说,生猪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局党委的政策支持和桦树林场领导班子的引导帮助,自己一定会饮水思源,发挥致富带头作用,用自身的经验帮助身边其他职工群众创业致富。2020年初,杨希军被局评为“2019年度自营经济创业标兵”。
(作者 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