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设计队来到红土山经营所驻寨的第十九天。犹记来时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如今半月已过,望着在几场春雨的滋润下生机盎然的下木和植被,我不禁感慨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春天是万物生根发芽的时节,二十九岁正值人生之春的我,也正在等待一场洗礼心灵的“春雨”。
看着驻地外仍在下落的雨滴,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次雨中作业。记得那日上午晴空万里,我与同事们在林间穿梭作业,然而山里的天气就如同生活一样变化无常。下午三点左右,伴着远方的阵阵惊雷,一场唤醒枯木干草的春雨如期而至。此时小班的设计已经快收尾,在大家的沟通之下,我们决定在林子里等等看。
尚未完全绽放的树叶无法遮挡淅沥沥的雨滴,仅片刻,我们的身上就被雨水打湿,但除了湿透的衣服让身上不舒服之外,其他因素并不影响我们继续作业。于是我们头顶蒙蒙细雨,决定坚持完成剩余的工作。
下班回到宿舍时,看到彼此浑身湿透、头发上不停滴水的模样,我们哈哈大笑,并无丝毫怨言,因为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的森调设计工作,无论冬雪夏雨,只要可以作业,我们都会克服一切困难。
那天晚上吃饭,一位老同事们和我说:“这点雨算啥!”。然后,便和我讲起了以前的故事:当初他们与我年岁相仿,亦或更小,那时森调设计队的工作、生活环境很是艰苦。开春时节,沟里积雪尚深,浩浩荡荡几十人的大队伍向林场进发,到达作业区附近时,他们找一个空旷地带,清理出积雪,找几根枯木做柱脚,支起一顶顶帐篷,就算完成了驻寨。帐篷内安置一个火炉,生起火时,床下、脚边全是融化的雪水。即便有火炉,有时晚上睡觉,仍然冻得棉衣棉裤都不敢脱。白天作业,需要对树木进行检尺挂号,每当用卡尺测量树木胸径时,迎接他们的,都是枝头的积雪。头顶出汗,融化了雪水,寒冷的天,让雪水结了冰,大多数人都是头顶着“雪白的帽子”干活……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对比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即便中午仍是馒头咸菜吃饱就行,但至少住进了砖瓦房……
那场雨,让植物重获新生,林中枝繁叶茂。可紧随而来的却是连日的高温,顶着31℃的高温,我们在茂密的林中作业,四个人,四个2升的水杯都已见底,那时那刻,我却又突然渴望下一场雨。等到下了班回到宿舍,同事们开玩笑说,我们的工作可以总结为:下雨愁,不下雨也愁。看似一句玩笑,但确实如此。如若阴雨连连,我们的设计工作就无法按时完成,若总是天朗气清,高温作业也着实让人吃不消。
今天,我们正常出勤,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天气预报又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下午,一阵微风带来了乌云,也带来了细雨,毫无意外地,我们又被雨水“亲昵”了一次。习以为常的我们只能感叹:“唉,这雨下的……”。
春雨,落在我的身上,也下到了我的心里。它让我明白,天气的变化我们无法掌控,但是我们可以协调好天气与工作,偶尔遇到困难,也不灰心气馁。作为青年,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生中无法预测的困难与挑战,我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静下心来,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扎扎实实的学好本领,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中那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如同渴望春雨的树苗,认真等待着属于心灵的每一次“春雨”,向阳生长,不断扎根,开枝散叶,直到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此刻,夜已深了,窗外又传来滴滴答答的雨声。我随手拿起手机看了一下天气预报,明天,是个艳阳天。
(作者 姜楠)